古代的门字为何不能带勾-朱元璋因此
灵异怪谈 2025-08-07 03:23www.anluotini.cn奇境网
在我国,存在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令人费解。不论太和门、乾清门还是神武门、东华门,所有的门匾上都有个共同的奇特之处:“门”字的写法与常人书写的不同,没有那一勾,而是一笔到底。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传说。
明朝的著名书画家马愈曾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个传说的起源。据说,宋朝的都城临安发生过一场大火,火势蔓延到了玉牒殿的门上。当时的丞相认为,“门”字的一勾形状与火焰相似,可能是这一勾才引来了火灾的祸害。为了扑灭这场大火,他们甚至撤下了门上的匾额投入火中才将火熄灭。从此之后,书写门额的人便不再为“门”字加那一勾。
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遵循。当朱元璋让明朝的书法家詹希源为宫殿书写门匾时,詹希源没有遵循这一传统,为“门”字加了一勾。朱元璋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詹希源此举有谋反之意,遂将其处死。
自此以后,无论是宫殿的门匾还是普通的民间门匾,“门”字的写法都遵循了这一传统,不再加那一勾。当北京修建皇宫时,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入关后的统治者们更是深信这一传统的重要性,继续遵循这一做法。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却不信邪。他本身就是一个书法家,他亲自为许多门匾题字,如“履顺门、昌祺门、锡庆门、皇极门”等。这些门匾上的“门”字都加上了那一勾,但奇怪的是,后来并没有发生火灾。看来,这只是一个迷信罢了。
这个神秘的传统和传说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底蕴。一个小小的“门”字背后隐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和传说,让人不禁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敬畏和钦佩。
上一篇:我创造的历史之最(观文物学史丨击毙日“名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