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之后蜀汉就灭亡了 刘禅的后代又是什么下场
你真的了解蜀汉的历史吗?迷奇闻网的小编带你深入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伐蜀之战与国破投降
在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大将军在沓中屯田时,得到了来自曹魏关中一带的重大消息。那时,魏庭重臣钟会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领司隶校尉,统领大军治理关中。姜维判断,这可能是曹魏对蜀汉发起攻击的先兆。
实际上,这一年之前,司马昭已经萌生伐蜀之意。但朝臣多认为时机未到,只有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认为,伐吴需要水军,短期难以备齐,不如先灭蜀汉,利用蜀汉的地利民力,修造战船,居高临下攻伐。钟会被派到关中治军。
姜维将这一消息上报给刘禅,但当时的朝政被卫将军诸葛瞻和樊建等人把控,他们无法正视危机。更糟糕的是,黄皓竟然压下这份紧急报告,用鬼神之道迷惑刘禅,声称魏军不会来袭。诸葛瞻等人也盲目相信,蜀中道路艰险,足以称天险,魏军无法越过汉中到达此处。
同年八月,曹魏三路大军共计十八万余人开始伐蜀。其中,镇西将军钟会统领十余万大军为主力,走秦岭直奔蜀汉汉中军区。蜀汉汉中守军约三万余人,虽然兵力防守还算充足,但面对曹魏的强大攻势,仍显得力不从心。
特别是同年十一月,邓艾偷渡阴平郡,连续收降江油、涪县,并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诸葛瞻与其子诸葛尚等人均战死沙场,邓艾兵临成都。面对这种局面,刘禅无奈选择投降。那么,在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刘禅的子嗣们究竟命运如何呢?
二、七子二女少有善终
刘禅共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在这些子女中,最为刚烈的当属第五子北地王刘谌。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刘谌被封为北地王。面对国家的危亡,他坚决反对刘禅的投降决定。他认为,国家到了穷途末路,应该父子、君臣一起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但他的反对无效,只得带着家人来到昭烈庙。刘谌痛哭后,誓死不降,自杀前还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以死捍卫刘备的名誉。
相比于刘谌的刚烈,刘禅的其他诸子记载较少。其中,第三子刘琮在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被立为西河王,但在蜀汉灭亡前一年便病逝。长子太子刘璿,被寄予厚望,但在刘禅投降时也随之投降。后来在成都之乱中,刘璿被乱兵所杀。第二子刘瑶被封为安定王,第四子刘瓒被封为新平王。他们的命运如何,历史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
刘禅的子女们在历史的巨变中少有善终。而蜀汉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关于刘禅子女命运的悲歌
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刘禅的两个儿子刘恂和刘虔分别被封为新兴王和上党王,随着父亲内迁洛阳,他们亦步亦趋。
长子刘璿不幸被杀,三子刘琮病魔缠身,五子刘谌选择自我了断。在刘禅的四个幸存儿子中,他最为钟爱的第六子刘恂,几乎被当做继承人在培养。当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辞世,继承爵位的刘恂行为暴虐,骄横跋扈,屡遭弹劾。
更为悲惨的是,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随着永嘉乱事的爆发,刘禅的五个儿子相继在战乱中丧生,或因疾病,或因杀戮。子孙中除少数人幸免于难,几乎全部罹难。这其中,尤为令人唏嘘的是刘禅的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诸葛瞻之子诸葛瞻英勇战死之后,她或许因诸葛家族在成都之乱中的庇护而得以善终。毕竟诸葛家族在西晋时期依然享有崇高声望。
而关统的妻子、刘禅的次女命运则可能颇为悲惨。关统去世后无子嗣,关家的爵位由庶子关彝继承。然而成都之乱时,关羽被斩杀的仇敌庞德之子庞会趁机复仇,几乎灭掉了关氏家族。如果刘禅的次女未被接回宫中,很可能在这场劫难中失去了生命。
回首这些子女的命运,或许只有长女诸葛瞻之妻的结局相对安稳。其余的兄弟姐妹大都遭遇不幸,令人扼腕叹息。他们的人生轨迹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在乱世中颠沛流离,最终归宿大多凄凉悲惨。这样的结局,无疑让人在感叹命运无常的也对那个时代的残酷无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