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直播带货大市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数
电商新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一种新型的消费扶贫方式正在农村悄然兴起——直播带货。这不仅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更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得农产品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市场,打开销路。
如今,农民不再仅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他们也开始拿起手机,成为主播,为自家的农产品带货。在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中,农民、农企和合作社的学员们被邀请来分享经验,学习直播销售技巧。这种新兴扶贫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也激发了扶贫的内生动力。
农民如何当主播?从零开始并非易事。为此,培训中心邀请了导演、直播等领域的专业团队授课,为农民传授经验。而为了带动更多人参与,一些村庄如大元房子村开始组建“农民直播团”,挑选意愿强烈的村民接受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直播技巧。在这里,直播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销售方式,帮助农民们打开了销路。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的主政者也看到了直播带货的巨大潜力。例如,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走进直播间为当地脐橙带货,短短10分钟的直播就吸引了数千人参与,销售额达到数十万元。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也带动了销售,创造了品牌效应。
直播带货这种新型销售模式正在农村电商圈掀起一股热潮。它不仅帮助农民打开了销路,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更多的农民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这种销售模式将更加成熟和普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农民通过直播带货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直播带货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民们通过直播展示自家的农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真实和原汁原味,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直播带货也为农民们提供了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市场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数字化时代。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直播带货的行列中来,农村电商的发展将更加繁荣。而这种新型的扶贫方式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秭归县,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但通过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今天,全县140个村庄,超过10万户农户投身于脐橙种植,综合产值已经突破30亿元。正是这一产业,帮助7000余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的束缚。在2019年4月,秭归县正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今年疫情的冲击让秭归县的脐橙销售一度陷入困境。物流的阻隔让许多脐橙无法及时运出,已下单的商家也纷纷退货。面对这样的困境,秭归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秭归县县长杨勇率先走进了直播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销售。至今,该县的每位县级领导都至少进行过一场直播,热情高涨的他们最多甚至进行了五次。卢辉,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深知直播的精髓:“要了解和挖掘消费者的心理,学会互动,让观众产生共情。”这一策略效果显著,直播卖货火热,农户和农产品企业负责人也纷纷加入,利用手机在各个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
为了进一步推动销售,秭归县还计划将5G基站布局到果园,并培养本地的直播网红,利用新兴技术助力农产品销售。这一系列举措带来了显著的效果,自复工复产以来,截至5月,秭归脐橙的线上销量已经达到5万余吨,占全县销量的比例也从往年的不到30%飙升至今年的超过55%。
卢辉表示,直播不仅是带动销售的机会,更是打造品牌、提升农民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关键。通过直播,秭归脐橙的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农民们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整个产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秭归县的故事是一个贫困县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脱贫的生动案例。在疫情的挑战下,他们更是勇于创新,利用新兴技术解决困境,展现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