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善桥古墓主人是明代道教领袖 “长春真人”
南京田野考古在201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年,南京市共开展了115个田野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涉及面积达到231万平方米。发掘的墓葬有204座,遗迹有60处,出土文物更是多达5000余件。其中,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墓、明代道教领袖刘渊然墓等重大项目因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极高的学术价值,被选为“2010南京十大考古”名单中的明星项目。
在这座引人瞩目的古墓中,有一个尚未被世人熟知的宝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的专家王志高研究员为我们揭开了一丝神秘的面纱。这次的主角是道教领袖刘渊然的古墓。这座古墓的发现过程颇为传奇,是在去年12月的一个深夜,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梅山村意外发现的。经过初步的勘探,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这座古墓并未被盗掘,保存得相当完好。这对于近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随着封土的清理,一座砖石结构的古墓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座古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阶梯形的墓道和八边形的棺床,令人叹为观止。古墓中还有许多令人着迷的细节,如棺床两侧嵌入墙内的铁索和朱砂沙土等,都充满了神秘感。那么这些铁索究竟有何用途呢?据推测,它们可能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幸运的是,考古学家在封门附近发现了一盒墓志铭,上面刻有“长春真人”等铭文,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正是刘渊然。这位道教领袖在明初时期备受尊崇,甚至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为其在朝天宫西面建造了“西山道观”。刘渊然不仅是金庸小说中的全真教领袖,更是全国道教的领袖人物。他的墓葬不仅在南京地区极为罕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堪称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座古墓的出土文物等级极高,充分证明了其重要性。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认为这座墓葬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应该原地保护并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这座古墓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宝级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