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面吉尼斯记录(男子吐槽花22元买大碗面一口

奇闻轶事 2025-08-21 04:34www.anluotini.cn奇境网

极目新闻特约评论员 屈旌

在江苏南京的某个春日午后,一桩关于一碗牛肉拌面的故事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当事人林先生透露,他与女友在肥叔锅贴店消费22元,却仅仅得到了一碗面量极少、几乎一口就能吃完的牛肉拌面。更令人气愤的是,当他们要求换碗或加面时,却遭到了店员的拒绝。店方解释称,他们按分配的面量足够,使用大碗是为了红效应。目前,林先生已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

面对当事人晒出的那碗令人惊讶的“大碗面”截图,人们不禁对那偌大的碗里只有一小坨面的场景感到震惊。这无疑将“精致”过度,给人感觉更像是饥饿而非享受。以一般常识来看,22元吃这样一碗面,无疑是性价比极低,让人觉得自己被“坑”了。

店家的解释,似乎是在给火爆的情绪再添一把油。他们辩解称,面本就只有那么多,使用大碗完全是为了借助网红效应。这让人们纳闷,这所谓的“网红大碗面”难道是以碗大作为卖点,而不是以面的分量取胜?消费者对于“大碗面”的普遍认知应该是份量足、能填饱肚子,而不是眼前的这只装了一点点面的大空碗。有网友戏称,店家这算是重新定义了“大碗面”。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碗的大小,而是食物的分量是否足够。明码标价的原则不仅仅是标出价格那么简单,更应包含计价单位、规格、等级等详细信息。店家声称一碗面的分量是4两,那么就应该现场验证分量是否准确,而不是用所谓的“网红效应”作为挡箭牌。市场风气不应被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所破坏。

近期,消费者与餐馆在食物分量问题上频繁发生冲突,往往源于餐饮店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性进行标价。它们没有给出具体的分量信息,让消费者在享用食物后发现性价比极低,从而产生被欺骗的感觉。这种不明确的明码标价并未真正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与其在消费者投诉后处理个案,不如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对“明码标价”的要求。我们需要制定餐饮行业的诚信标价规范,确保法律所规定的分量、计价单位等必要内容成为明码标价的标配。这样消费者才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产品信息,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这也为争端解决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为消费者营造一个透明、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远离任何假象与欺骗。

极目新闻诚邀您的关注,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我们的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我们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保持畅通,期待您的来电:027-86777777。

Copyright © 2019-2025 www.anluotini.cn 奇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天下奇闻怪事,奇境网,世界奇闻异事,恐怖故事,探索发现,世界之最图片,经典历史故事,考古视频,猎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