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清凉神器月销3万个 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
标题:介绍网红降温神器:成分介绍与安全隐患需警惕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面对车内高温,许多车主和市民纷纷寻找可以迅速降温的“神器”。于是,各类降温喷雾应运而生,宣称可以“一秒降温”,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这些网红清凉神器的成分和安全性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现象:清凉神器热销,成分却成谜
眼下,网红清凉神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产品和平时使用的补水喷雾在包装上无太大区别,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需拔下喷头安全阀,对准车内高温部位喷射即可。售价从10元到50元不等,大部分售价在35元以上。在网购平台搜索“清凉神器”,会发现商家众多,销量惊人。
这些降温神器的成分却让人一头雾水。当记者询问客服主要成分时,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模糊的,有的更是隐晦不明。尽管商家在宣传时声称“瞬间清凉”“零危害”,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消费者却反映喷在身上有火辣辣的感觉,甚至有人使用后立即丢弃。
调查:降温喷雾含乙醇、液化石油气,使用需远离火源
针对这些网红降温神器的成分和安全性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据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消防支队的实验显示,一种清凉神器的喷雾在被点燃时,明火会迅速燃烧。消防员表示,这种喷雾中含有LPG(液化石油气)成分,不仅易燃,长期放在车内还可能引发爆炸。
北京石景山消防救援支队首钢冬奥消防站站长黄之焱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部分降温喷雾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俗称酒精),同样易燃。黄之焱提醒市民,在选购降温喷雾产品时,一定要了解其中的具体成分,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尤其是在夏季车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这类产品后一定要避免立即吸烟等行为,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面对市场上的网红降温神器,消费者在选择和使用时一定要保持警惕。虽然这些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温,但是其中含有的易燃成分却潜藏着安全隐患。在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具体成分和使用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远离火源,避免在车内等高温环境下使用。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请务必谨慎选择和使用降温神器。警示:车内高温下的隐形
随着夏季高温的来临,消防部门向广大司机发出提醒:您的车内,可能隐藏着一些看似平常却极具安全隐患的物品。除了近期引起关注的降温喷雾神器,还有许多日常用品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引发危险。
充电宝,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能量之源”,在车内高温环境下却可能成为一颗定时。长时间置于高温下的充电宝,尤其是质量不过关、使用不合格电池的充电宝,易出现鼓包甚至爆炸。锂电池的稳定性在高温下会大打折扣,隐患无穷。
除了充电宝,那些习惯在车内放置香水的车主也需警惕。香水的主要成分包含酒精,当车内密闭、空气不流通时,酒精在高温下极易挥发,一旦遇到明火或助燃物,就可能引发闪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车主们在高温季节将香水放置在阴凉处。
打火机同样不宜放在车内,尤其是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位置。打火机内的液态丁烷在阳光直射和高温下,内部压力会急剧增大,可能导致打火机爆炸,严重时甚至可能烧毁车辆。老花镜、放大镜等凸透镜在阳光照射下会聚光并产生高温,长时间置于车内同样存在火灾风险。这些物品应当存放在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气雾清新剂在高温下也容易发生爆炸。当车内温度过高时,碳酸饮料也会因压力变化而发生膨胀,导致爆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在高温环境下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隐患。
在此提醒广大车主,夏季高温时,除了注意车辆保养和防晒降温外,还需警惕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务必留意车内的每一件物品。在此提醒大家,安全与防范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文/本报记者 董振杰 实习生 杨玲 葛佳琪统筹/张彬共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