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欧班列持续稳定运行,成为了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进行了工作部署,旨在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
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中欧班列建设的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市场化为遵循,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打造联通亚欧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为保障安全稳定运行,努力化解疫情影响,将优化运输组织,坚持敞开受理、应运尽运,全力承接转移货物。畅通集疏运网络,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打造班列运输的“微循环”。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健康有序发展,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形成支持中欧班列高效运营的健康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构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数。
在优化运营组织方面,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开行方案,动态调整开行线路,促进线路资源集约利用。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的协作,压缩班列全程运行时间,推动运输资源向运行质量较好的线路倾斜。
将推动通道多元化,提高设施保障能力。研究对重要站点进行扩能改造,提高集装箱列车的接发、换装能力。加强口岸或指定监管场地功能布局的优化,加强配套设施设备建设。
加强枢纽节点建设,优化班列开行布局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支持中欧班列枢纽节点进一步做优做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物流枢纽。推进智慧便利大通关,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多层次多领域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铁路联运规则和铁路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
今后的中欧班列将以更高标准、更可持续、更市场化为导向,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班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打造联通亚欧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的人文交流纽带,推动起点与终点城市间的全方位合作。探索开设具有特色的“人文班列”、“医疗班列”与“旅游班列”,为各城市间的人文交往搭建桥梁。这些班列不仅承载着货物,更是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的纽带,将各地的历史、风俗、艺术等人文元素交织在一起,促进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欣赏。
我们也应积极发挥中欧班列的牵引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以“班列+口岸”模式为引擎,带动保税仓储、多式联运等产业的发展,激发口岸经济的活力。探索“班列+园区”的合作模式,让中欧班列与本地贸易、投资等发展新模式紧密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稳步推进“班列+金融”业务,推动班列运输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融合发展,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注入新动力。
安全是中欧班列持续发展的基石。构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安全风险应急预警机制至关重要。我们应与沿线国家加强安保合作,快速响应各类安全事件。还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中欧班列在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有关部门和地方需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既要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要科学合理开行班列,推动中欧班列实现安全稳定的高质量发展。各级要创新支持方式,加快补齐中欧班列设施的短板,保障通道、枢纽等建设用地的需求。鼓励各类投融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支持中欧班列建设,开发性金融也要加强对该领域的融资支持。
在推进中欧班列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注重其物流功能,更要发掘其在人文交流、区域经济融合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必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