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攻城战是怎样的?冲在最前面真的最危险
历史真相:城池攻防战的复杂与士兵的勇气
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攻城战被反复演绎,画面上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向着梯子奋力攀爬,仿佛堆人头一般。历史上的城池攻防战远比这复杂和立体。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伐交,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古代战争中最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伤亡,还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兵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古籍记载,要攻打一个由0人防守的城池,往往需要10万人的兵力。
除了兵力,攻城战还需要满足器械的要求。古代攻城并非只是士兵扛着梯子攀爬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懂得制造攻城器械的军匠,以及符合制造这些器械的树木。以北宋名将刘昌祚与西夏的灵州之战为例,因缺乏合适的树木和军匠,30万远征军只能围而不打,最终被对方绝地反击。
同样,在与西汉交战几十年的匈奴案例中,“匈奴寇边”的记录很常见,但几乎没有匈奴攻克西汉城池的记录。守渔阳时,仅有700残兵,但靠着城池,匈奴无可奈何。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古代攻城战的难度和重要性。
那么,当攻城条件具备时,为什么有士兵愿意第一个爬上云梯呢?冲在第一个不一定会死。在古代的攻城战中,有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和战术,如临车、土台、木驴等,这些都可以分散城池的防御力量。在这种立体打击之下,通过云梯登城的士兵受到的火力攻击其实是有限的。比如在一些战役中,第一个登城的士兵后来都活得好好的。
首登有重赏。为了激励士兵,对于第一个登城的士兵,往往会给予重赏。有的士兵因为登城有功,直接被提拔为校尉,还有的获得丰厚的赏赐。
将军会做榜样。让士兵冲锋陷阵时,将军往往会身先士卒。在一些战役中,带队第一个登云梯的正是将军。将军都冲在前面,士兵自然也会跟着冲的。
历史上的城池攻防战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过程,需要满足多种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而为了激励士兵,除了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外,还需要给予他们发展的美好愿景。只有这样,才能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