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皇帝为何寿命不长 因为朱棣有遗传病
明朝的皇帝们,虽然共有十六位,但他们的寿命却大多不长。太祖与成祖年事已高,六十周岁以上,嘉靖则勉强达到六十虚岁的高龄,而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岁左右便离世。其中最为短命的皇帝,甚至只活了二十三虚岁。相比之下,明清时期的官员们,超过六七十岁的屡见不鲜,明朝内阁官员入阁时更是基本在五十岁以上,首辅经常年过七十。那么,为何这些皇帝的生命如此短暂呢?
其中原因,明朝的皇帝们身体素质普遍不佳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诸如成化皇帝,在不到三十岁便感叹“老将至”。孝宗即位前身体已显不佳,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的身体状况亦是不佳,因此常常蜗居深宫不出。而泰昌与天启皇帝的身体更是衰弱至极。
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朱家子孙的太祖系统的藩王却大多很长寿。亲王、郡王们活到七八十岁的很常见,有的甚至子孙满堂,生育上百个儿子。这不禁让人思考,明朝皇室是否真的天生身体不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成祖朱棣可能留下了某些遗传疾病,导致永乐一系的子孙普遍身体孱弱。观察永乐一系留下的子孙数量及成年人数,我们会发现一些端倪。永乐只有两个儿子被封为藩王,其中一个因造反被除国。洪熙有九个儿子被封为藩王,但其中一人夭折且为追封,四个藩王未留下子嗣而被除国。只有四个藩王得以传承下去。这些夭折和无子而终的比例超过了一半。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宣德、成化、弘治等皇帝的子孙身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无子而除国,或因疾病早早离世。从弘治开始,明朝皇室大宗人丁极其稀少。弘治只有一子,正德无子而终导致嫡系断绝。嘉靖身后只有一子,隆庆也只有两子。这种情形一直持续至崇祯时期。
十四代皇帝中,只有十七个藩王系统得以传承下来。因为没有子嗣而一代而终的藩王有十三个之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洪武皇帝一人便留下了二十二个成年的藩王,这些藩王都有子嗣并顺利传承下去。这不禁让人震惊:永乐系统十四代皇帝的生育能力加起来居然比不上洪武一个人!
而且明朝生育能力较强的藩王大多出自洪武系统,如晋王下属的庆成王有一百多个儿子。反观永乐系统则没有听说过如此能生的藩王。这引发人们猜想:永乐系统的皇帝生育能力不高、后代大多夭折以及许多后代只能维持一代的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遗传疾病?联想到永乐及其他几位皇帝的突然死亡或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综上所述明朝皇帝身体素质不佳、生育能力不高以及可能的遗传疾病等问题可能是导致他们寿命短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一切背后隐藏的真相仍需进一步的历史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