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为何要怂恿杨雄杀掉潘巧云,仅仅是为兄弟
在河边的某一天,不经意间我发现河水突然变得绿意盎然。当我抬头望去,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大哥在上游悠然自得地洗着他的头发。这一幕让我回想起《水浒传》中的故事,潘巧云偷情,杨雄被带上了一顶绿帽,而石秀的出现搅乱了这一切。那么,为何石秀要为杨雄杀妻递刀子呢?
故事背后隐藏的,是石秀内心的嫉妒与自卑。
杨雄与石秀,虽同为异乡人,但命运却如天壤之别。杨雄依靠堂兄的关系在蓟州谋得一份差事,甚至成为了监狱长兼刽子手,可谓是权力和地位都有了。他的家庭生活也是让人羡慕,尤其是那位让众多男人为之倾倒的潘巧云。
而石秀呢?他的境况简直糟糕透顶。他随着亲戚来到蓟州,却遭遇亲戚亡故,买卖折本,孤身一人在此地飘零。为了生计,他只能靠着出苦力伐木砍柴、卖柴度日,连糊口都成了问题。
二十九岁的杨雄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而二十八岁的石秀却连生计都成问题。同为异乡人,为何境遇差别如此之大?石秀心中难免会产生嫉妒与自卑。那个美艳性感的潘巧云天天在眼前晃来晃去,刺激着石秀。他的心中萌生了幸灾乐祸之心,他成为了这场风波的旁观者,热切盼望事态恶化。
石秀是个极度自卑又极度自尊的人。他身份卑贱,常年遭受别人的白眼,所以对周围人的反应十分敏感。他出外三天买猪回来,因肉铺没开门,就怀疑是被潘巧云背后说坏话。当潘巧云向杨雄告状说石秀调戏她时,石秀瞬间反应过激,要报复。
他的自尊是凌驾在别人生命之上的,为了复仇不惜一切。在撺掇杨雄杀了两条人命后,他并没有劝杨雄去官府自首,而是提出了投奔梁山泊的建议。其实,这个方案是石秀的理想。他渴望加入梁山泊集团,解决衣食温饱问题,还有机会得到朝廷的招安,做个官。
石秀是个非常注重别人看法的人。他开肉铺赚了些银子后,立刻为自己新置办了几身衣服。如果按戴宗说的,“早晚都做个官”,届时他可以衣锦还乡,把当初侮辱过他的人好好打击报复一番。戴宗给他的见面礼更是让他心动不已。
要不是杨雄无意中闯入,石秀可能会跟着戴宗去了。但命运弄人,杨雄的闯入打断了这一切,使得石秀上梁山的好前程被搁置下来。
石秀的故事让人深思。他的经历、性格和命运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他的嫉妒、自卑和极端利己主义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石秀,一直在寻找上梁山的契机。当杨雄犯下两条人命后,他的机会终于来临。石秀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梁山的重要性,他明白仅凭自己一己之力未必能在梁山获得高位。他决定拉拢杨雄一同上梁山,希望通过捆绑与杨雄的关系,提升自身的。在梁山这个重视人际关系、职业身份、财产,而不仅仅是功劳的地方,石秀的算计无疑是明智的。
随着杨雄的加入,石秀成功进入了梁山三十六天罡的行列。在第四十三回中,戴宗前来探望并邀请石秀投奔梁山泊的宋公明。值得注意的是,戴宗在与石秀的交谈中并没有提及梁山泊的老大晁盖,而是直接称宋公明为入伙的对象。这是因为戴宗是宋江的铁杆亲信,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宋江招揽人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石秀在向晁盖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晁盖并不认同他的“豪杰光彩”,甚至想要将其驱逐。宋江却出面劝阻,一方面是因为石秀这类人物符合宋江的口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杨雄杀妻的行为与宋江有所共鸣。宋江明白石秀是给自己拉来的粉丝,因此必须给予支持。
石秀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将自己的“兄弟”撺掇得毁家毁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利益。他的这种精明算计和狠毒手段,确实让他成为了梁山上的一个真正的“小人”。难怪金圣叹也对石秀评价道:“狠毒之极,我恶此人!”尽管他的行为让人不悦,但正是这样的石秀,才使得这部小说更加生动、引人入胜。他的故事充满了波折和转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